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关于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

来源:中国机械工程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2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一 引言 2015年10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》,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(简称“双一流”)建设,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

一 引言

2015年10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》,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(简称“双一流”)建设,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,[2]“双一流”建设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。2016年6月,江苏省政府印发了《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》,贯彻落实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》,[3]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,推动“双一流”建设引领下的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升。[4]2017年9月,江苏省Y高校确定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。学科是大学最基本的要素,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,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。学校进一步做细做实工作,明确要在工科、应用文科和艺术学等学科领域实现新突破,这为该校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。本文以江苏省Y高校机械工程学科为例,阐述了关于“双一流”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。

二 学科发展现状

表1 江苏省部分高校机械工程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[5]序号 院校名称 评估结果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-2东南大学 B 3南京理工大学 B 4中国矿业大学 B 5江苏大学 B 6江南大学 C+7南京林业大学 C+8苏州大学 C 9河海大学 C 10 南通大学 C 11 江苏科技大学 C-12 南京工业大学 C-13 常州大学 C-14 Y高校 未进入C类

Y高校机械工程学科现在为江苏省“十三五”重点学科,学校重点学科。但是,根据江苏省部分高校机械工程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(表1)可知,与省内众高校比,学科实力还不够突出。学科涵盖5个本科专业: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车辆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、工业设计。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车辆工程两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。学科现在有一级硕士点1个(机械工程),二级硕士点7个(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机械电子工程、机械设计及理论、车辆工程、材料加工工程、农业机械化工程、工业设计),与水能学院联合申报一级博士点1个(农业工程),二级博士点2个(工程装备数字化制造理论与技术、草业机械装备及自动化)。

三 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

(一)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

(1)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不足,引进有难度。学科建设现在急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,但是从近5年新进专任教师情况(图1、2、3)研究发现,新进教师有以下特点:数量大、年轻化、博士学历、现职称多为讲师。这批教师的引进大大充实了教师队伍,改善了教师的年龄结构,提高了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,但是,他们整体资历较浅,职称较低。受区位和其他条件的限制,学科发展所急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进的难度较大,引进的数量较少。

图1 学院新进和现有专任教师学历结构

图2 学院新进和现有专任教师职称结构

图3 学院新进和现有专任教师年龄结构

(2)青年教师工作、生活面临压力。由图4、5、6可知,现有专任教师在30-34岁较为集中,这批青年教师人数较多,学历较高全部是博士学历,职称多是讲师,他们将来职称晋升竞争激烈,压力较大;他们家乡多为省外,来学院工作时大多博士刚毕业,工作和生活刚起步,面临着婚恋择偶、买房安家、赡养老人等生活压力。

图4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的年龄和学历结构

图5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

图6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的年龄和籍贯结构

图7 学科新进和现有专任教师专业结构

(3)教师在年龄和专业分布上不均衡。由图3、4、5可知,40-49岁的教师总体数量、学历、职称均不占优势,与历史上进人政策有关,他们这批进人较少,40-49岁本来应该是学科的中坚骨干力量,可惜比较薄弱。由图7可知,无论是还是近5年新引进教师数量,还是现有教师数量,机电系的整体最强,材料、汽车、农装三个系为均衡,工业设计系最薄弱。

(二)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

(1)课程教学获奖不足,教学质量有待提升。近5年,获批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3部,在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奖2人,获批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2门。总的来说,在国家级、省级教学成果奖、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方面获奖不足,说明课程教学质量还有待提升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机械工程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jxgc.cn/qikandaodu/2021/0226/651.html



上一篇: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调研及提升途径思考以
下一篇:基于中国制造战略的机械工程专论研究生课程思

中国机械工程投稿 | 中国机械工程编辑部| 中国机械工程版面费 | 中国机械工程论文发表 | 中国机械工程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国机械工程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